牛玉儒对事业充满激情,不论在哪个岗位上,他都自加压力、奋力向前。
在包头市长任上,他排除困难,与同事们一同打造了"塞北明珠";在自治区副主席任上,他以十二分的努力,创下了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卓越成绩;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的493天,他更是激情燃烧,根据市情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,认定了"引企、引资、引智"的突破口。于是,他近一半的工作时间做"空中飞人",吃饭经常在路边小饭馆,住和下属一样的普通房间,什么都不讲究,全力招商引资。他投入的是生命、是激情,产生的是经济社会双效益。今年1至5月,呼市的多项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跃居27个省会城市之首……
牛玉儒的激情,源自他对百姓的热爱。他经常讲:"只要事关老百姓的事,就是天大的事;只要老百姓受益大,就值。"参加革命工作30多年,他为草原的发展殚精竭虑,为群众的幸福披肝沥胆,从百姓的角度来考虑问题,把百姓的冷暖放在心间,把自己真正定位于人民的"公仆"。他嘴边常挂着的一句话就是"有困难找我",他的手机号走哪给哪,包括企业、基层单位,甚至孤残老人。
牛玉儒的激情,源自对党的忠诚。历数牛玉儒的工作历程,不难发现,恪守"权为民所用、情为民所系、利为民所谋"是他的工作准则。牛玉儒始终把权力看作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嘱托、信任。在他看来,职务没有高低之分,工作没有贵贱之别,只是履行公仆职责的岗位不同而已。在他的字典中,没有"困难",也没有"私利",处处大写着的是"为人民服务"。正是这份执着,反映出这位优秀民族干部对党无限忠诚的政治本色。
牛玉儒的激情,还源自对事业的追求。牛玉儒从插队开始到任呼和浩特市委书记,期间工作变动多次,还有几次属于平调。但无论让他到哪一个工作岗位,他都是从大局着眼,从事业着眼,从不讲个人得失,给自己的要求就是:"以兴国为已任,以富民为目标"。在所有的岗位上,他都满怀激情地谋富民之策,办利民之事。他不为应酬交往所拖累,经常深入基层一线;深入下岗职工、残疾人士、贫困农牧民之中,嘘寒问暖,直接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。
牛玉儒的激情给所有的党员领导干部这样一个启示:只要心里装着百姓,盛满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,以"为人民服务"为天职,就会充满激情地干事业,充满激情地实现好、维护好、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,成为群众最需要的人。